一、
地理分布 |
|
分佈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,和泰雅族毗鄰而居,傳說賽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,其後又繼續南移。賽夏以鵝公髻山和橫平背山的脊線,分為南北兩群。 |
|
北賽夏分佈在新竹縣五峰鄉大隘社的十巴兒(Shipaii)、夏埔(Shigao)、碑萊(Pilai)。
南賽夏分佈在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瓦羅(Walu)、卡拉灣(Kalawan)、蓬萊村的巴卡散(Pakasan)、阿米希(Amisi)、泰安鄉錦水村的巴卡利(Pakali)、馬陵(Malin)、坑頭(Invawan)、獅潭鄉百壽村。著名的矮靈祭場向天湖即是隸屬於東河村。
族人分佈以苗栗縣南庄鄉最多,主要在東河、蓬萊、南江三村。其次為新竹縣五峰鄉,新竹縣竹東鎮亦有賽夏族人。賽夏深受泰雅族影響,也有紋面習俗,是父系社會,以矮靈祭聞名。總人口約四千人左右。 |
|
二、認識賽夏族及矮靈祭傳說 |
|
賽夏族夾雜於泰雅族與客家人之間,為了適應當地社會環境的需求,賽夏人大部份會講泰雅語與客語、甚至以此兩種語言為日常用語。而自我族群的語言反而日漸淡面對強勢的外在文化,老一輩的賽夏族人對於傳統的祭典就更加珍惜,甚至排除了許多外力的介入,使賽夏族的祭典能夠完整地保留下來,在台灣原住民族當中,是少數能保有祭典原味的族群。 |
|
在很久很久以前,賽夏族人居住的對岸住著一群身高不滿三尺的矮人,他們非常聰明,能歌善舞。看到賽夏族人的農地貧脊,於是教導他們農耕的技術,並在收穫祭的時候請賽夏人前來參加。但是矮人性好漁色,常常藉機調戲賽夏婦女,族人雖然忿恨但又不敢伸張。直到有一次,一群矮人又在調戲一位女子,賽夏的青年們忍無可忍,於是在矮人過河的山枇杷樹橋動手腳,當這群矮人來到樹橋,聽到枝椏的斷裂聲時,還以為是織布機的聲音,結果全部落水溺死,倖存的只有二位矮人。 這兩位矮人將訓誨賽夏族人的事情一一編入歌詞,傳授給賽夏人,並警告他們要遵從約定舉行紀念矮人的祭典,唱矮人教導的歌,否則農作物會歉收,甚至遭到滅族的命運。說完,便沿著河岸向東離去,離去時一邊撕開山棕葉一邊下咀咒。因此,賽夏族人為了平息矮人的怨怒、請求他們的原諒,於是將原來的收穫祭改為矮靈祭。
賽夏族矮靈祭便在賽夏族人恩怨情仇的複雜心理下延續至今。而祭典期間,矮靈不時的顯靈附身更讓族人不敢掉以輕心;嚴烙遵守當初與矮人的約定,並戒慎的舉辦每一次的矮靈祭。
矮靈祭歌繁複難學,只有朱姓的族人學會全套的祭歌,因此每一次的矮靈祭均由朱姓長老擔任主祭。 |
|
三、
文化特質 |
|
黥面與紋身:黥面男女皆有,紋身則是獵頭勇士的專利,通常刺青於胸前。 |
|
臀鈴與肩旗:臀鈴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,主要由竹管與薏仁的果實穿綴而成,在矮靈祭期間,每一氏族派一員背著臀鈴繞祭場舞蹈,聲音幽遠泣訴,闡述了矮靈祭複雜的心緒。目前有些臀鈴用銅管代替竹管。肩旗也是各氏族的代表。南、北群的造型不同,通常由族裡的男子負責扛旗,獨立繞行於祭場。 |
|
祭歌:矮靈祭歌唱法並不像其他族群或現代歌謠的唱法,而是重覆著幾段音節。以不規則的方式反覆唱法,是非常特殊的表現方式。 |
|
四、祭典生活現況 |
|
播種祭(pitaza):在四月舉行,由主祭一人在某一天的午夜十二點過後,獨自在預先選好的一塊地上插上一根兒茅(茅草的一種),按著閉上眼睛,將小米種籽灑向田地,儀式就算結束。主要是祈求今年的農作豐收。目前只有向天湖還保有此祭儀。 |
|
祖靈祭(pas-vake):主要是祭祀去世的則祖列宗。舉行的時間不一定,由二位長老主持,將插有豬肉、黏糕的供品及酒攜至屋後空地行祭。
祭品分為二份,向東的給善靈,向西的給凶死的靈。祖靈祭的另一個目的是家族成員的認定,透過儀式成為家族的一份子。 |
|
矮靈祭(pas-taai):是賽夏族最盛大的祭典,原為每一年舉行一次,日據時代改為每兩年舉行一次。每十年又舉行一次「十年大祭」。由南察團迎接矮靈揭開序幕,隔天再出北察團(五峰鄉大隘村)迎靈。 |
|
|
|
|
|
資料節錄自網路報導 |